上海5个新城的规划意见正式出台,5个新城产业布局各具特色,人口导入和人才引进政策实行差异化政策。
3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提出的建设目标是,到2025年,5个新城(指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5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基本形成独立的城市功能,在长三角城市网络中初步具备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地位。到2035年,5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实行差异化人口和人才政策
为了强化人才引进,《意见》要求制定差异化的人口导入和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居住证积分和落户政策,加大新城对紧缺急需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拓宽海外人才引进渠道。
“从此次政策内容可以看出,人才政策、居住证政策、购房政策等有望进一步改善。这都是当前相关人才最为关注的内容。从人才导入的角度看,后续预计门槛会降低,落户放松实际上有助于增加人才的导入;从居住证积分等角度看,未来评分会更加人性化。尤其是在租房等方面,也会给予更多的支持,租房后办理居住证的难度会明显降低。“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告诉第一财经,上海长期以来对人口管理采取二元体制,鼓励人才的吸纳,同时采取相对约束的人口管控政策,这种二元性人口与人才管理体制的动机是为了优化人口结构。在新城建设中实施差异化的人口和人才政策,积极的人才政策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居住证和户籍准入的门槛来逐步实现,同时积极的人才政策也可以通过与人才相联系的更有激励作用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来实现,包括住房市场的购买政策、公共住房租赁政策,公共服务的配套政策等。
《意见》提出探索出台与中心城区差异化的购房和租赁政策,研究完善租购并举、租售衔接的人才住房政策。因地制宜制定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人才的一揽子公共服务配套政策。
严跃进告诉第一财经,这其中一句颇受关注的话是“探索出台与中心城区差异化的购房和租赁政策”。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后续此类区域购房政策有望放松。当然近期要防范中介和房企炒作,积极稳定市场,真正让利好政策和人才导入政策进行结合。
为了让人才能够在5个新城留得住、住得好,《意见》提出,优化住宅空间布局,完善多样化住房供应体系。
具体而言,《意见》提出,促进新城住房规划建设与轨道交通建设、就业岗位分布、公共设施配套联动发展,引导人口和住房合理分布。加大住房用地供给,提供高品质、特色化的国际社区、创业社区、高品质商品住宅等多样化居住产品,保持新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人才安居工程,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规划建设租赁住房,提升新城“十四五”新增住房中政府、机构和企业持有的租赁性住房比例,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优先规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新城也将从产业、公共服务、交通、人居环境等方面增强新城的吸引力。根据《意见》,5个新城将基本实现普惠性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布局,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功能更加完备。在交通方面,5个新城也将形成支撑“30、45、60”出行目标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框架,即30分钟实现内部通勤及联系周边中心镇,45分钟到达近沪城市、中心城和相邻新城,60分钟衔接国际级枢纽。
“现在的新城建设与以前郊区新城的区别在于,传统上的新城往往是‘卧城’,也就是鼓励人口在城市中心区工作,在郊区居住,但十四五期间的5个新城,其定位是建设独立的城市,来促进职住平衡,因此需要从独立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开展规划,提供社会服务、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配置。”任远表示。
新增千亿级产业群
除了安居,5个新城也将成为人才的乐业之所。根据《意见》,5个新城将高起点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浓度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实现新增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具体而言,嘉定新城强化沪宁发展轴上的枢纽节点作用,建设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高性能医疗设备等产业集群,构筑科技创新高地。
青浦新城承接支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功能,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形成创新研发、会展商贸、旅游休闲等具有竞争力的绿色产业体系。
松江新城加强G60科创走廊战略引领作用,强化创新策源能力,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发展文创旅游、影视传媒等特色功能。
奉贤新城发挥上海南部滨江沿海发展走廊上的综合节点作用,打响“东方美谷”品牌,打造国际美丽健康产业策源地。
南汇新城以“五个重要”为统领,构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7+5+4”面向未来的创新产业体系,建设国际人才服务港、顶尖科学家社区等载体平台,加快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任远认为,经济增长仍然是促进新城人口集聚的最主要的因素,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新城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产城融合,使得产业和就业机会推动新城人口增长。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陈杰认为,新城规划中,产城融合是基本要求,职住平衡是重要考量,公共服务资源的起点要更高,相对中心城区更有优势,以更好的营商环境来导入产业,以更好的幸福感体验来吸引人口。
“这些前提是要让新城有自我造血功能。如果要让这五大新城发展更好,需要更多给这五大新城赋权,包括获得更多的城市规划自主权、产业选择权、公共服务配置权和土地用途变更审批权。”陈杰说。
《意见》也提出,将优化土地保障政策、加大对新城财税支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在土地保障方面将加大产业“标准地”供应力度,鼓励采用先租后让、长期租赁方式使用产业用地。支持新城内产业区块实行混合用地等政策,鼓励功能混合,加快创新功能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