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上海市崇明区举办的第十届花博会,成为当地民宿产业爆发式增长的诱因之一。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下,与上海市区隔江而望的崇明,成为许多人暂别城市的休闲度假目的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崇明区的民宿数量从上一年的500多家翻了一番,达到约1000家。
李航和黄佳鑫,一对90后年轻夫妇,也成为民宿创业浪潮中的一员。2021年5月,在向化镇一栋由农村房改造成的民宿里,他们开始了人生的一段新旅程。
漂亮的庭院,兼做餐厅、酒吧的一楼空间,简约而不乏设计感和功能性的客房……在这家名为‘令时’的民宿里,两位主人像朋友一样迎接入住的客人。端起一杯口味颇佳的精酿啤酒,他们的故事也缓缓流淌出来。
李航来自浙江金华,热衷背包旅行,也是执着的创业青年,在大学里就与合伙人一起,把学校里的演艺资源运营起来。2016年毕业后没几个月,不想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生活,他又出发了。在老挝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琅勃拉邦,李航从游客迅速变身为青旅老板,“我记得17年3月17号到那边,4月6号就就把合同签好,其实也就10天多的时间。”在琅勃拉邦的大部分时光悠闲而平静,也是在那里,李航与做国际义工的崇明女孩黄佳鑫相遇。2019年底,他追随爱人回国,经过一番市场调查,2020年8月,决定在崇明岛上开民宿。
“几乎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去了。”李航对当时的窘迫记忆犹新,“身上的钱常常不到5000块”。除了积蓄,他还贷款30万元。所幸,从找房子、签合同到装修,在家人的帮助下进展非常顺利。去年5月1日花博会开幕前夕,民宿开门迎客,还拿到了政府每张床位5000元的补贴。
令时民宿距离向化镇中心区不远,可以通过公共交通抵达,对年轻人来说很方便。依靠民宿公众号、预订平台和社交媒体推广,加上客人的口碑相传,生意日渐兴旺。“有一位客人连续三个礼拜过来住,第一次是跟公司过来,然后第二天带他的爱人过来,第三次是过来吃饭。”
去年5月20日,民宿一楼的精酿啤酒吧开始营业,品质得到客人交口称赞,很快成为年轻人的聚会热门目的地。7月,他们又做起了私房菜;8月,各种活动也开始多起来。“做民宿是想做一个平台,通过它让更多人认识我们。在这个平台上能做很多事情,比如活动策划、义工旅行。”
李航与黄佳鑫过往的国际旅行、工作和公益活动经验,让这间民宿散发出不一样的气质,温馨、开放而包容。“在老挝经营的客栈叫某地,来自五四海的人相聚在一起,发生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现在叫令时,其实也有延续的意味吧,从某地到令时,当下就是最美好的。”李航说。
民宿经营了大半年,李航觉得留在崇明岛的选择是正确的,首先这里区位优势显著,“向化镇离市区不算特别远,平常如果不堵车,到人民广场开车只要一个小时。”此外,他和其他民宿主的关系都比较好,“我们向化公路这一块开民宿的朋友,基本上一个礼拜就会聚一次,也会互相介绍生意。”大家建起一个互相支持的社区。
在崇明岛,李航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有的曾经是五星级酒店的厨师,有的是做花艺的,还有很多设计师、建筑师。他发现,慢慢地想在岛上做事情的年轻人多起来了。
疫情影响下,距离近、自然条件优越的崇明岛成了上海人休闲游的重要目的地,如何利用这一窗口期提升服务品质,是李航和朋友们一直讨论的话题,“我觉得做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他说。向化镇距离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远,李航曾经带队去湿地观赏候鸟,也曾经和同行一起到滩涂上捡拾垃圾改善环境,参与者的体验非常好。“生态、公益、科普教育这些领域,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他正在尝试分别从活动运营和公益的角度更多参与和组织活动。
黄佳鑫自大学二年级起开始做国际义工,公益经验丰富。她牵头的一些公益行动已经落地,“骑行净岛,领略崇明自然风光的同时组织大家清理垃圾;乡野疗愈,组织游客走进生态农场,进行自然教育;公益服务,联合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老人关怀、留守儿童教育等。”两位年轻人说,不能去远方,就把爱在崇明延续。
他们也在思考,该如何参与乡村振兴,让崇明岛的生态优势转化为蓬勃的生态产业。与其他乡村面临的困境类似,崇明岛年轻人少,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尤其少。李航、黄佳鑫和朋友们一起拓展的事业和平台,将更多人连接起来,成为振兴乡村不可或缺的一个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