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从北京龙城温德姆酒店到冬奥会主媒体中心(MMC)之间两点一线,是阿里云工程师朱宏刚这个春节和未来一个多月里“唯一”的闭环轨迹。
从东京奥运到北京冬奥,原本在德国工作的朱宏刚一直负责欧洲项目组,对接国际奥组委三大主体(IOC、OBS、OCS)的售后技术支持,同时也参与到奥运的驻场服务。“不是在隔离,就是在隔离的路上。东京奥运三个月,冬季奥运三个月,一年中隔离半年。”
去年夏天服务东京奥运会时,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云上技术支撑全球转播。朱宏刚主要负责前期深度介入客户的架构设计、系统配置、性能压测等业务,为了保障奥运内容24小时全球转播,东京奥运会国际转播中心无论白天黑夜灯火通明。当时,作为客户的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已经和朱宏刚等人约定,期待下一次在北京冬奥时继续驻场。
从日本返回德国后,朱宏刚旋即进入北京冬奥保障的备战期。由于欧洲回国的航班时常面临熔断,朱宏刚在网上连着刷了三个星期左右终于刷到一张机票,在2021年底时幸运地回国了。
对于一个长期在外漂泊的中国工程师,没什么比能吃上一顿热腾腾的中国饭菜,更能治愈人心了。由于主要服务的欧洲客户都已回国过圣诞假期,他回了趟武汉老家,见到了三年多没见的父母,吃到了最正宗的热干面。工作原因春节不能回家,他的家人虽然不舍,但也给了他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回到工作岗位,这一次,朱宏刚和他同事们的任务更加艰巨。不仅仅是实现“云上转播”,北京冬奥组委会技术部部长喻红表示,北京冬奥会的核心信息系统已实现100%运行在云上。这意味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是百年奥运史上的第一个“云上奥运”,包括奥运最核心的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运动员抵离、食宿、交通等信息系统均已迁移至云上。
以赛事内容为例,据国际奥委会消息,北京冬奥会将通过云向全球转播,带来超过6000小时精彩内容,走向全球数十亿观众,并将首次全程以4K超高清格式转播,部分重要赛事还将以8K格式转播。这将是1964年奥运会开始卫星电视转播以来,又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
在冬奥会主媒体中心(MMC)里,朱宏刚扮演着重要的桥梁角色,一边驻场对接OBS的客户需求,一边对接后端产研团队快速响应,每当技术演练系统出现问题趋势,他都及时拉通后方保障&产研团队。“大年三十”这天,朱宏刚工作依然繁重,继续协助客户调整系统完成整体上线。夜里,他和小伙伴一起在主媒体中心的机器人食堂吃了顿饺子,完成了过年的“仪式感”。
朱宏刚最喜欢的冰雪项目是冰壶。“冰壶既要稳又要准。”他对记者说,“稳,就像云计算所承担的保障一样;准,意味着要在前期做大量准备精准鉴别出各种风险,在赛前把它们消除掉。”
例如,北京冬奥会有一个“live cloud”项目,首次实现把电视信号通过“云”的方式传输。这也将为因疫情影响、不能亲临现场的媒体记者提供便利。传统的转播模式要求电视台提前运输卫星转播车、现场搭建网络专线等准备。云上转播让全球电视台在云端就能接收到直播信号,并提供播放器、短视频处理平台等功能,方便媒体进行远程直播、精彩回放、制作特效视频和内容集锦。
但是“live cloud”项目从本地到云,需要拉一条专属云通道,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就需要涉及和其他第三方合作。
在赛前测试中,朱宏刚发现“live cloud”项目有时网络会出现抖动,这不仅需要负责不同云产品的同事一起排查,还涉及到通过OBS触达其运营商,排查物理线路有没有问题。“巧合的是,联系中发现运营商的联系人和我住在同一个酒店,现在我们建立了一条快速的反应通道,一旦出现了问题,两边可以瞬速对齐,保证整条链路的稳定。”
从德国到中国,时差是7个小时,由于工作性质,朱宏刚不仅要负责北京冬奥会的驻场服务,还要线上服务欧洲本地的客户,一直保持跨时区作业的习惯,有可能白天处理完本地客户的事宜,凌晨时分还要跟欧洲的客户与同事对接沟通,时差忙到错过饭点。不久前,进场支援的小伙伴为他带去了一整箱自嗨锅。他对记者晒了一份自嗨锅的图片,说以后就算免不了加班,也有热腾腾的饭菜暖胃了。
在服务奥运的过程中,朱宏刚也与许多外国程序员结下深刻友谊,例如,在去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一位来自希腊的程序员提起自己很喜欢体验各国的当地文化,并计划参加北京冬奥,拜托朱宏刚带他体验东北的搓澡。去年年底时,朱宏刚还曾陪同两个在东京认识的外国程序员登上了长城,大家都被中国的大好河山所感染。他说,新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在朱宏刚发给第一财经记者的工作照片中,一面五星红旗悬挂在他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工作间里,他说,这面五星红旗自己当时带去了东京奥运会的工作间,夏季奥运结束后,又把它从东京带回德国,现在又带来北京冬奥,希望有机会,再带到巴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