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展会
壹快评丨创业板大跌暴露了当前公募基金缺陷
2022-02-08 16:58  浏览:340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2022年以来,A股主要指数持续震荡下行,创业板指数跌幅尤其大,由去年12月最高3500点以上跌至2月8日最低的2800以下,8日跌幅一度超过4%。因创业板指成分股多为此前上涨较多的高景气行业代表公司,公募基金扎堆,相当部分基民在这一轮下跌中很“受伤”。

其实,这一轮以创业板指数为代表的股市下跌,与过去近两年的疯狂上涨有莫大关系,背后都指向公募基金——这一A股最重要且被监管层倚重的机构投资者。

过去两年,在公募基金抱团的主导下,A股出现结构性行情,即公募基金不断买入的个股持续上涨,如2020年的白酒、医药、光伏、新兴制造、新能源车等板块,2021年则疯狂抱团新能源,行情更加极端。

比如,新能源龙头宁德时代(300750.SZ)受基金热捧,连保险指数类基金都把宁德时代买成第四大持仓股,权重超10%,这让宁德时代股价一度逼近700元,市值超过工商银行居A股第二位。成分股主要为新能源、医药的创业板指也从2020年初的1800点以下,最高上涨至2021年的近3600点,涨幅翻倍。

公募基金抱团的原因,名义上是这些抱团股普遍处在高景气度行业,实际上主要是私心自用,通过抱团拉高产品净值,吸引基民申购,并借机发布新基金获得资金,继续加仓持仓股做高产品净值,形成正向循环,然后坐收管理费。从公募基金募集规模来看,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超过3万亿元,持有A股市值从2018年末的1.47万亿元,飙升至2021年末的6.44万亿元,话语权越来越大。

要持续抱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源源不断的资金进入推高持仓股股价,二是抱团股基本面不能出现重大变化,不然将开启“抢跑”模式。

不过,因部分抱团股基本面不及预期或遭遇行业性危机,并由于指数上涨乏力引发基民申购热情减退,新基金发行不利,形势就明显起了变化。以今年1月份为例,新基金发行份额为1188.20亿份,相比去年的3036.57亿份下降了60.87%。接盘资金少了,叠加基民在行情不好时急于赎回,公募基金只能被动卖出持仓股应对。抢跑式的出逃让部分基本面不及预期的抱团股持续下跌,如基金重仓的创业板成分股爱尔眼科(300015.SZ)从最高72.27元跌到8日最低的31.59元,医药基金密集持仓的长春高新(000661.SZ)从522.2元跌至160元以下,通策医疗(600763.SH)则从422元跌至143元,均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

而且,公募基金还有一个令人迷惑之处,就是净值的涨跌跟基金盈亏并非完全正相关,即部分基金看似去年净值上涨或下降不多,但却给投资者带来了巨额亏损。统计显示,2021年亏损最多的基金经理包括张坤的155亿元、刘彦春的119亿元、萧楠的83亿元、王宗合的78.9亿元,以及葛兰、邬传雁等人的40亿元级别。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这些基金在净值高位时申购较多,一旦下跌就会抹掉相当长时间上涨的利润,但产品净值变化却不明显。2021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有“公募一姐”之称的葛兰管理的5只大基金全部亏损,单季利润共计亏损139.30亿元。

即便出现了巨额亏损,但这些千亿基金经理们每年照收十几亿元的管理费,因为他们在意的基金产品规模如愿扩张了。

曾经,监管层为减弱A股的散户属性,倚重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加上近两年居民财富大转移,公募基金行业迎来大发展,从业人员赚得盆满钵满。不过如今回头看,让机构投资者成为A股稳定器的愿望未能实现,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乱象,反而造成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非常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是因为,公募基金和基民、监管层的利益诉求根本上是不一致的,公募基金为做大产品规模,无所不用其极,基民由于缺乏专业判断能力,屡屡被收割,监管层希望市场平稳运行、不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目的也没有达到。

笔者建议,除了公募基金行业要加强自我约束外,监管层在审批新基金时,应倡导封闭式、固定份额类为主,并严格规范基金的投资方向,不能再出现保险行业指数基金重仓宁德时代的怪现象。对于基民投资者而言,股市、基金投资均有风险,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谨慎为上。

(作者系第一财经评论员)

发布人:dd74****    IP:106.39.61.***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