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展会
中国经济稳定恢复,持续向好
2021-06-06 21:32  浏览:243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坚定不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国民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态势,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持续增加,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宏观运行平稳向好

国际金融危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态势。从2012到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8年保持在6%~8%区间。去年,百年来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事件发生,我国经济遭遇重创,但很快就步入平稳上行的恢复通道。

1.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政策取向。

在经济治理实践中,中国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始终把质量和效益放在中心位置,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放在首位,更加娴熟地把握了稳和进的关系。去年应对疫情冲击,在“六稳”工作基础上,明确提出首先要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科学把握规模性政策的平衡点,注重用改革和创新办法,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在全球率先走出底部,开始恢复,全年GDP增长2.3%。

今年,立足于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把稳增长同调结构、利长远结合起来,进一步着眼于巩固经济的基本盘,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用以引导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2.货币供给平稳回落。

在货币政策上,既稳步从去年刺激政策上回撤,又努力为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流动性。4月末,广义货币已从去年的两位数增速回落到8.1%,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和3个百分点;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和0.8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1.7%,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7%,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5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1797亿元。

通货膨胀从根本上是货币现象。正是去年以来对货币闸门管控恰当,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使得我国价格水平总体上保持了稳定态势,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微涨0.9%,与2019年4月份相同。

3.收支压力继续减缓。

实施提质增效、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稳步减少赤字规模,适度减少专项债,继续将财力聚焦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持续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加大对地方财政尤其是县级财力支持力度,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为市县基层惠企利民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持,逐步减轻财政“紧平衡”压力。今年1~4月份,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008亿元、支出76396亿元,收入大于支出。而去年同期收支缺口为11463亿元。财政收支压力正在减缓,总体形势持续好转。

4.民生福祉稳步改善。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稳就业放在促民生的首位,积极推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继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的投入,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今年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37万人,接近2019年同期的459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就业形势向好。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同比名义增长13.7%,两年平均名义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经济增长积极恢复

从去年二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即进入从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中恢复的上行通道。今年以来,尽管国外疫情仍在蔓延,国内疫情也出现局部反复,但国民经济保持了坚定的复苏态势。

1.内需增速稳步提高。

党中央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成效初步显现,内需动力积极释放,增速平稳加快。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9%,两年平均增长3.9%,4月份环比增长1.49%。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7%,环比增长0.32%。尤其是餐饮业快速恢复,4月份收入同比增长46.4%,反映我国城乡居民生活基本常态化。内需积极向好,为我国经济稳定复苏提供了坚强保障。

2.供给端快速恢复。

农业生产稳定,夏粮丰收在望。工业增势明显。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6.8%,高于2019年4月的5.4%。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3%,两年平均增长7.0%,高于2019年同期的6.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06倍,比2019年同期增长49.6%,两年平均增长22.3%。服务业活力持续增强,1~3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1%,两年平均增长10.2%。

3.经济增长预期积极。

国内外继续看好我国经济复苏前景。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均连续15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4月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达58.3%。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实际增长18.3%,比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今年4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将我国2021年的增长预测由1月份的8.1%上调至8.4%。根据经合组织(OECD)5月31日最新预测,中国作为抗疫优等生,继续领跑全球增速,对中国2021年GDP的预测从3月份的7.8%上调至8.5%。

外贸外资好于预期

无论从全球经济运行还是从国内主要经济指标看,我国对外经济工作都很亮眼。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日益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新冠肺炎疫情率先得到遏制,凸显了中国经济的鲜明特色和巨大优势,使我国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领头羊,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工作成绩喜人。

1.进出口形势比预期好。

根据今年5月底OECD的报告,2020年全球贸易萎缩8.5%。而同期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增长1.9%。去年,中国进出口占全球进出口比重分别上升到11.5%和14.7%。今年以来,我国外贸甚至高出常年的增长水平。4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6.6%,远远高出2019年4月的6.5%的增长率。今年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5%,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3.8%,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21.8%和24.8%。

2.中美贸易逆势上扬。

自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无所不用其极地打压我国对美出口,要消灭所谓的“贸易逆差”。然而,最近公布的数据表明,中美贸易增速更快、我国对美贸易顺差更大。今年前4个月,中美贸易按美元计价同比增长60.9%。按人民币计价对美贸易顺差6539亿元,占我国全部贸易顺差的六成以上。

事实充分证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是由各自贸易生态、比较优势决定的。中美产业布局和总体生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彼此拥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中美贸易具有强大的互补性。美国政府人为阻碍中美贸易,牺牲的是资源配置效率,伤害的是美国老百姓的福利。

3.我国成为全球最大FDI接收国。

今年年初,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显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同比大幅度下降42%至8590亿美元,而我国全年FDI流入增长4%至163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流入美国的FDI同比减少49%至1340亿美元;流入欧洲FDI下降了三分之二,降至-40亿美元,其中流入英国外资从2019年的450亿美元降至-13亿美元。今年前四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533家,同比增长50.2%,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8.6%,较2019年同期增长30.1%。

发展质量持续提高

我国经济正在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新冠肺炎疫情没有打乱高质量发展节奏,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保持稳步提高的势头。

1.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早在2012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我们要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了系统完备的战略安排和扎实管用的政策体系。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已经培育了不可逆转的高质量发展大势。

去年以来,面对历史罕见的冲击,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在“六稳”工作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任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继续聚焦培育发展新动能,高质量发展又迈出新的步伐。

2.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按照党中央高质量发展布局,坚持不懈做好增强新动能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始终把握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持续扩大新技术投资占比。“十三五”期间的五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快7.7、8.1、10.7、11.4和9.8个百分点。

3.高技术产业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高技术产业对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发挥着牵引作用,具备事半功倍之效,这些年保持了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十三五”期间的五年,与全部工业增加值的增速相比,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4.8、7、5.6、3.1和4.7个百分点,其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4、7.4、7、3.6和5.3个百分点。

今年1~4月份,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2.7%,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1.2%和11.6%,其中,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同比分别增长175.9%、43%、29.4%和13.5%,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19%。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总编辑】

发布人:c861****    IP:183.195.18.***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