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如何挖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成了热议话题,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消费多点开花,内需潜力持续释放,给虎年中国经济开了个好局。
数据显示,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收入2891.98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七成左右。在不少地区倡导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外出的背景下,这一成绩着实不易。同时还亮点频现,如冰雪产业“冷资源”成就“热经济”,参与人数与相关体育用品销量均大幅增长;三亚春节假期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4.28%,人气恢复疫情前水平;电影市场累计票房达60.35亿元,取得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的成绩,等等。
早在一年多之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明确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今,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行压力较大,从现实情况看,壮大内需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也是加快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核心要旨。
这是因为,过去两年间对外层面为中国经济的恢复增长贡献巨大。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39.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外贸拉动中国2021年全年GDP增长1.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0.9%,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1.8亿人。而且,近期决策层又接连放出扩大开放的大招,包括外资准入门槛降低负面清单压减、国务院发布15条政策措施进一步稳外贸及深圳社会主义示范区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开放等。
然而,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在受疫情影响后的这两年成了短板。统计显示,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23亿元,相对2019年,两年平均增速为3.9%,滞后于经济增速。且增速在持续下行,值得重视:2021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69亿元,同比仅增长1.7%。
鉴于内需如此重要又成了发展的短板,发改委近期多次明确,抓紧出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一系列政策举措,着力释放消费需求。
其实,从发展基础看,近年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显著提升,2021年经济总量超过114万亿元,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持续彰显,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具备壮大国内市场、构建内需驱动型经济的最重要条件。如今居民消费增速一再下行,问题主要出在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和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因此,首先要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也要致力实现充分就业,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获得合理劳动报酬,建立健全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如果充分就业能够实现,居民收入均衡,内需的基础将稳固。
7日,浙江省委召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大会,提出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先行示范,扎实开展扩中提低行动,构建大社保体系,探索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和税收征管改革,健全工资收入合理增长机制。可见,浙江此举不但能改善社会公平,亦有助于提振内需。
同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力。这包括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村地区能够享受与县域同等的公共资源;并稳步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一旦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下沉市场的内需将被有效激发。
换言之,当前急需扩大内需,我们具备壮大内需市场的基础,未来需要在改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以及居民收入差距大等方面下功夫,打通壮大内需市场的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