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展会
委员建言第三次分配:探索慈善信托,广纳跨界人才
2022-01-21 13:19  浏览:100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慈善、公益事业应如何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作用?

2022上海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议,上海作为国内最大的经济中心,在探索“慈善信托”政策制度以及培育慈善公益人才方面,都应跨前一步。

1月20日下午,上海市政协主席董云虎在参加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分组会议时也表示,要突出民生为本,全力防范化解风险、增强城市安全,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努力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建言“慈善信托”落地浦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到,要“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截至2021年12月20日,全国已备案719单慈善信托,善款规模达36.8亿元。其中,上海备案的慈善信托为23单,占全国的3.2%;善款筹集总金额1.52亿,仅占全国的4.1%。

事实上,慈善信托可以实现合法、合规的财富转移和分配,并以专业化管理提升慈善财产收益、扩大慈善财产来源、更好地实施帮扶。

上海市政协社会科学界认为,目前,上海慈善信托税收优惠落地需要进一步落地实施,发挥制度功效;上海“金融+公益”创新的政策环境尚有更大的突破空间;慈善信托制度改革的研究,政策落实尚有欠缺。

据社会科学界相关负责人举例,北京、广东深圳、浙江杭州等地在“金融+公益”上都有不少创新做法。比如,浙江放权到区县民政局,一次带动一批以激发科技创新,造福社会的慈善信托;深圳福田区则出台吸引设立慈善信托的激励措施,通过金融工具汇聚社会资源,确保慈善基金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慈善”产品等。

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第三部门研究中心副主任卢永彬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企业通过所在行业协会进行捐赠可以更有效、更具针对性地实现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方法上则可以尝试建立慈善信托,但慈善信托也需匹配一定的税收支持政策。

为此,社会科学界在今年两会期间递交提案建议,一方面,要允许慈善信托在浦东新区民政局备案,充分发挥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慈善信托双受托机制、建立白名单机制,纳入一些等级评估为5A以上、社会信誉良好的慈善信托机构。

税收优惠方面,社会科学界则建议,凡是在浦东备案或业务在浦东开展的慈善信托,委托人凭借与慈善组织、信托公司的双受托慈善信托文件、备案回执、财政转移凭证,即可直接享受捐赠税收优惠。

加快“金融+公益”人才建设

为进一步推进慈善、公益在第三次分配中所发挥的作用,跨界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在此次两会递交提案表示,上海在创富,但还未共富。尤其是金融+公益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使得部分人群有心无力,难以通过创新激发人才活力。

潘江雪告诉记者,上海创新型金融公益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一些问题,包括:相较兄弟省市的跨界公益创新,上海尚有更大的突破空间;上海公益创业创新动力不足等。

尤其是,上海老龄化程度较高,当前已有老年人面临遗产无处捐等困境(美国2020年遗产捐赠达419.1亿美元),遗产将是第三次分配重点关注领域,而提供遗产管理服务的专业人才也较为缺失。

为此,潘江雪建议,上海可以设置相关议程,组建“金融慈善顾问”专业队伍为高净值人群提供优质服务,增强对高净值人群公益向善的理念引导。而在人才建设上,要加强对于金融慈善服务专业人群的统筹及激励措施,比如可以充分借鉴兄弟省市市的激励措施,利用税收优惠、人员补贴、评奖评优等制度提高专业人员慈善参与的积极性,激发跨界复合型人才活力。

潘江雪还表示,上海在形成“强磁场”,吸引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公益”人才的同时,也应鼓励复合型人才“走出去”,在重要场合发声,传播上海经验,讲好中国共富故事。

发布人:6534****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